close

堅持!

堅持很難,堅持看似不起眼

而過程中面對的是不理解的訕笑

即使理解也不一定同樣選擇

一路走來 始終如一

才顯可貴

 

原文連結:http://m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0445

 

黃達夫:25年下來,我完全失敗了!
康健雜誌201期2015.07.25 作者:曾沛瑜、廖羿雯整理
八仙塵爆後,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因未設急診、無收治燒燙傷病患而飽受批評。的確,在大家搶著成立綜合醫院、拚升級的今天,身為台灣唯一一家癌症專科醫院,和信確實是個爭議的存在。有人說它特權、有人說它自命清高,也有人說它只是說了大家不想聽的話。

採訪時,《康健》採訪團隊好奇地問院長黃達夫,做不一樣的事是否曾令他挫折?他回答:「只要沒有干預,我們並不在乎活在邊緣。我最大的挫折是,當你用心在做對的事情時,很多醫療政策及政府的規定,硬要把你往下拉到『他們的水準』。」

從他的回答可以想像何以被醫界稱為「孤鳥」,但也正因他敢於堅持理念,因而凸顯出和信的不同。

* * *

身為一位醫院管理者,應該監督的是品質,而非只重視利益,像是避免院內感染、謹慎施打抗生素等,利潤的目的是以能維持經營為主。

從開院的第一天,我就倡導DRGs(診斷關聯群,Diagnosis Related Groups)的精神,鼓勵醫師做對的事,以最少的資源得到最好的成果。

舉個例子,如果醫院重視感染管制,讓病人在短時間內就能順利出院,根據DRGs的定額給付,就會有盈餘,但要是病人在院內感染,讓住院日延長,還得花錢打抗生素,醫院就虧本。

和信醫護人力是其他醫院的兩倍以上,病人一住院就積極照護,所以病人恢復得快、住院時日短。現在社會上的醫病關係有很多對立,動不動就互告,但和信25年來,僅只兩樁醫療糾紛上到法院,且勝訴,因為我們花時間與病人建立互信關係。

但這樣做,在健保論量計酬的制度下其實很不利。許多人說和信是貴族醫院,事實上,到和信接受治療的97%是健保病人,自費病人只佔3%,許多癌症新藥很 貴,有的健保又不給付,於是和信有一大筆清寒基金,來自外界的捐款,專門用在補助需要的病人身上。所以健保要是倒了,和信也倒了。

因此我們不斷思考的是,如何提升醫療的效率與效益。台灣的醫院不斷增加病床,和信卻一直維持約兩百床,總照顧的癌症病人數不少於上千床的醫學中心。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,這就是我經營醫院的信條。

現在全世界風起雲湧,正在興起從服務量到價值的醫療革命(From Volume to Value Health Care Revolution),我們已經準備好,全心去迎接它。

失敗卻樂觀,相信教育可以滴水穿石

和信醫院是我實踐理想的場所,而改善台灣的醫學教育與醫療品質是我回國的初衷,因為我希望台灣的病人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。

25年下來,我只能說我完全失敗了!我擋不了健保的匆促施行,我推不動健保改革,我推不動學士後醫學院,我擋不了PGY(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)換湯不換藥的制度……。因為大多數領導人物升到那個高位,人生目標已經達到了,提升台灣的醫學教育與醫療品質,從來不是他們的志向啊!我無法燃起他們的熱情。

我認為改革要從醫學教育開始,所以我把醫學生送到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受訓,目的就是希望讓年輕醫生有機會看到什麼是好的醫學教育、好的老師、好的醫療,讓他們看到典範,然後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,因為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。

的確,他們回到台灣這個環境難免氣餒,但至少看過好的東西以後,就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,我希望年輕醫生們都能擇善固執。

我們每年固定辦一次從杜克回來的醫學生聚會,去年有位陽明的學生,現在是主治醫師了,他說:「台灣的醫療就像是鐵達尼號,沉下去了。」結果另一位女生回 答:「我也在鐵達尼號裡,但我是船沉了、還在拉小提琴的人,我要讓沒有救生船的人們得以平靜。那你呢?你是要當跳船的人,還是拉琴的人?」

鐵達尼號沉沒是沒有時間讓你救人的,如同台灣的醫療環境惡劣到令我幾近絕望。我的力量很薄弱,但我可以一個一個去影響,就像星星之火。

我自嘲是台灣的唐吉軻德,但我做得滿愉快的啊!我25年在台灣長大,25年在美國長成,最後25年要回饋台灣,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。

有位美國教授問我:「假如當初就知道(推動改變)這麼困難,你還會回來嗎?」我說我不會,但既然回來了,我就不後悔。就像我太太勸我的,要相信滴水終有一天可以穿石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